怎样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?3个实用教学策略
运算能力是数学进修的基础,但很多学生面对复杂计算时容易出错或产生畏难心情。怎样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,让他们既算得准又算得快?今天我们就从教学操作出发,分享多少接地气的培养技巧。
一、从生活场景切入,让运算”活起来”
学生为什么觉得运算枯燥?由于传统练习往往脱离实际。不妨试试这些技巧:在超市购物时让孩子计算找零,烘焙时分配材料用量,甚至规划旅行预算——把加减乘除变成难题解决的工具。
记得有次课堂上,我让学生计算”全班36人春游,租一辆大巴车需800元,人均车费几许钱?”立刻有学生举手:”800÷36≈22.22元!”这时追问:”实际付款能精确到分吗?”孩子们马上觉悟到需要结合生活常识取近似值。这种诚实场景的运算,比做100道除法题更让人印象深刻。
二、分阶段训练,建立运算自信心
培养运算能力就像盖房子,需要打好地基:
1. 低年级重基础:通过数小棒、摆棋子等实物操作领会算理
2. 中年级练速度:开展”口算擂台赛”,用计时器营造适度紧张感
3. 高年级抓综合:设计阶梯式应用题,如先解”25×4″,再解”25×4+36÷9″
特别提醒:不要盲目追求速度。有个学生曾委屈地说:”老师,我妈妈总嫌我算得慢…”其实运算准确率比速度更重要,就像学骑车,先要骑稳才能骑快。
三、巧用游戏化教学,保持运算兴趣
谁说训练运算一定要题海战术?这些游戏孩子们玩得停不下来:
– “24点”扑克牌:随机抽4张牌,用加减乘除凑出24
– “计算接龙”:前一人出”5×3″,后一人需用结局15开头继续运算
– “超市小管家”:给虚拟购物清单和预算,挑选最划算组合
上周班里玩”运算大富翁”,学生们为计算”掷骰子步数×格子分值”争得面红耳赤,下课铃响了还舍不得结束。这种”玩中学”的方式,让运算训练变得像通关打怪一样有成就感。
小编归纳一下: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没有捷径,但有好技巧。记住三个关键词:联系生活、循序渐进、趣味引导。当学生发现运算能解决实际难题,当他们体验过”我算对了”的高兴,运算能力天然水到渠成。下次课不妨试试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