饲料涨价、猪价下跌双重打击
最近养猪行业传来一个让人揪心的消息:养殖户养一头猪竟然要亏损36元!这个数字看似不大,但放在整个养猪行业来看,却是雪上加霜。要知道,今年早些时候,每头猪的亏损还曾高达千元。为什么养猪从赚钱的生意变成了”赔本买卖”?
饲料价格持续上涨是首要缘故。8月底以来,新希望、正邦等大型饲料企业纷纷宣布涨价,猪饲料普遍上涨50-150元/吨。饲料成本在养猪成本中占比不小,这一涨价直接挤压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饲料厂还暗示”后续还会涨”,由此可见养殖户的负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。
猪价持续下跌雪上加霜
如果说饲料涨价是”火上浇油”,那么猪价下跌就是”雪上加霜”。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,8月底全国仔猪价格已连续下跌22周,同比下降66.4%。猪肉批发价格也降至每公斤19.83元,比前一周又下降了1.7%。
这样的价格水平意味着什么?按照发改委数据,8月第3周全国养猪头均亏损已达629.71元。虽然近期猪价略有反弹,但整体仍处于低位。养殖户们不禁要问: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?
养殖户进退两难的困境
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,养殖户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。一方面,前期高价补栏的仔猪现在养大了却卖不上价;另一方面,饲料成本不断攀升,每喂一天就多亏一天。数据显示,7月末全国生猪存栏量已恢复到2017年末的100.2%,市场供应充足,价格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。
更让养殖户忧心的是,冬季仔猪成活率低和非瘟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。北方一些大型养殖场已经开始淘汰产能低下的母猪,这反映出行业正在经历痛苦的调整期。养殖户们不得不思索:是继续坚持等待行情好转,还是及时止损退出?
政策扶持能否带来转机?
面对养猪行业的困境,民族已经出手干预。发改委宣布将重启生猪收储规划,这给市场带来了一丝希望。受此消息影响,近期猪价止跌微涨,养殖户也出现了一定的压栏惜售心情。
但专家提醒,受行业产能恢复、猪肉库存充足等影响制约,猪价反弹幅度可能有限。中秋、国庆假期临近,消费需求会有一定提振,但难以根本扭转供过于求的局面。养殖户需要理性看待市场变化,避免盲目跟风。
未来路在何方?
养猪行业正在经历阵痛期,这也是市场调节的必然经过。从长远来看,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和行业结构的优化,供需关系将逐步回归平衡。但对于当下的养殖户来说,关键是要控制成本、进步效率,挺过这段困难时期。
“养殖户养一头猪亏36元”的背后,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转型之痛。只有那些能够适应市场变化、提升管理水平的养殖户,才能在这场行业洗牌中生存下来,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。